郭根:穿行在文學與消息之間的“抗戰作家”–文史–中國作家找九宮格時租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d14ce3a89f0.13794570.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情迸發,震動世界。上海《汗血周刊》敏捷作了報道,此中一篇《盧溝橋事情之迸發》,正確、詳盡地記敘了戰事的顛末。而在此之前的三周,這位作者已在《汗血周刊》頒發《北平一周》,報道了japan(日本)侵華后,北平在政治、社會、教導等方面的態勢——這位作者就是郭根,那時是一名在綏遠教書的中學教員。他對japan(日本)的追蹤關心,早在戰鬥迸發之前;九一八事情之后,他更是緊盯japan(日本)的政治、軍事、交際等意向;周全抗戰開端后,他深陷戰亂之中,成為一名報人、記者,把“抗戰主題寫作”化為本身的一項艱難而神圣的“任務”,創作了反應激烈的《烽煙萬里》等紀實文學作品。這一“抗戰”寫作,長達15年,貫串著他的全部青年時期,又照亮了他跌蕩放誕、波折的平生。

“抗戰寫作”照亮平生

20世紀70年月中期,我在山西年夜學中文系肄業,郭根是我的教員,我們斷斷續續有很多交通、來往,我垂垂了解了他的一些經過的事況。郭教員最常談到、憶起的就是抗戰狼煙中,他與夫人從內蒙古到上海“孤島”的亡命,在艱難的抗戰中成為一位報人、記者,寫下一篇篇報道抗戰的消息通信。他曾找出收藏的《北平三年》,讓我拿往讀,說還有一本《烽煙萬里》,黌舍藏書樓應當有,讓我往借閱。這個時辰的郭教員,固然年近古稀,但高峻的身軀挺得筆挺,肅靜嚴厲的國字臉上紅撲撲的,眼里閃射著年青、純摯、高興的亮光。我崇拜郭教員,但那時對他的清楚很少很淺,半個世紀后的明天,當我把他作為探尋、研討的對象,在收拾他較完全的人生線索,以及瀏覽他的大批作品之后,我才感觸感染和熟悉到了他的才幹、建樹和人格。

1978年,郭根師長教師(中排右三)與山西年夜學中文系75級先生合影,前排右一為本文作者

中國古代史學者郭汾陽,筆名散木,是郭教員之子,他用嚴謹、感性的筆觸,為父親作小傳,我感到更靠得住,這里無妨“照單”借用:

郭根(1911—1981),別名良才,筆名木耳、焦尾琴,山西定襄人。早年唸書于北京師年夜附中,酷愛文學和寫作,思惟提高。1931年考進國立青島年夜學外文系。其間餐與加入了南方左聯、反帝年夜聯盟等運動。1935年在綏遠一中任教,曾倡議組織綏遠文藝界抗敵后援會,主編提高文藝刊物《燕然》。1937年抗戰周全迸發后,由塞北而南下,在上海撰寫出書了陳述文學《烽煙萬里》,盛行一時。此后他在“孤島”上海和江西敵后從事提高文明任務,后由岳母湯修慧(邵飄萍遺孀)先容至噴鼻港《至公報》任務。1942年噴鼻港失守后,赴桂林任《至公報》桂林版要聞編纂。1944年桂林淪陷后,又赴后方重慶任《至公晚報》編纂,后以編纂方針和談吐與掌管報館者產生不合,被解聘。1945年,赴西安任《益世報》總編,抗克服利后,應邀赴上海任《文報告請示》總編,不久又赴北平,任該報駐華北特派員,同時又主編《真諦晚報》《常識與生涯》等報刊,并兼任北平《益世報》總編,有代表作《北平三年》。1949年后,接踵擔負《國民日報》材料室副主任、《文報告請示》副總編、山東年夜學中文系副傳授、國民出書社編纂、山西師范學院(后為山西年夜學)中文系副傳授。著有《百年史話》《云崗散記》《一代報人邵飄萍》等。

一小我的思惟與精力,起首是時期與文明塑造的,并深入地影響著他的人性命運。中國的年夜大都古代作家,人生經過的事況波折,生涯積淀豐富,思惟不雅念複雜,因此在寫作上體裁多樣,作風奇特。這跟今世作家構成一種光鮮的差別。郭教員後期志在文學,中期獻身消息,后期從事文學研討,穿行在文學、消息、學術之間。他在文學上建樹頗豐,在消息通信寫作中應用了文學不雅念與方式,成為一種文學化的消息通信。他在年夜學的專門研究是英語,翻譯是以也成為他的一項工作。他熱情追蹤關心國際外情勢成長,諳習時評政論寫作。詩歌、散文創作上,他寫過多首詩歌,但頒發的未幾,《怨言》《滴滴的真》兩部詩稿不曾出書。晚期翻譯有多首本國詩歌,如《別雅典女郎》《還禮:給一個中國反動兵士》等。散文漫筆是他創作最多的體裁,如寫林礪儒、徐鑄成、陳凡等的人物散文和縱論國際年夜事的精短漫筆。小說是他晚期創作的主要體裁,如寫芳華、戀愛的《夢痕》《血的生意》,寫黌舍、學潮生涯的《斗爭》《罷課》等,有些作品則已散佚不見。他的詩歌、小說都帶有濃烈的浪漫主義和古代顏色。他還翻譯有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風暴之后》 《燈明幾凈》,詹姆斯·貝特蘭的《華北火線》以及美國女作家薇拉·凱瑟的《我的逝世敵》,由京報社印行。他更大批的作品是消息、報道、通信,如反應中國抗戰的篇章《烽煙萬里》,表示中國近古代汗青的《百年史話》等。其一切的消息類作品中,都有一種絲絲縷縷的文學氣味,有些篇章就是高深的文學作品。

郭教員是作家、記者,同時又是編纂,編纂、主編過良多刊物、報紙。在師年夜附中時主編《北平師年夜附中校友會會刊》,在綏遠中學任教時編纂文學刊物《燕然》,抗戰救亡時代編纂綜合性文明刊物《新時期》《古代中國》,編纂《江南日報》《至公報》,總編《益世報》《文報告請示》,束縛戰鬥時代主編《真諦晚報》、社會文明刊物《常識與生涯》等。他既當編纂、主編,又做記者、作者,二者“無縫連接”、相得益彰,為中國的消息出書成長作出了主要進獻。他在暮年書寫了多篇關于有名報人邵飄萍的文章如《以身殉報的邵飄萍師長教師》,回想、闡述了這位不曾碰面的岳父的業績、人生、思惟、精力,有著奇特的意義和價值。

由于各種汗青的以及小我的緣由,郭教員出色的“抗戰寫作”以及文明建樹,在今世被遺忘、被藏匿了。我們只要在一些先輩的回想文章中,譬如有名報人徐鑄成、慎重,編纂家沈昌文等的文字中,可以窺見師長教師的蹤跡。作為汗青文明學人,郭汾陽既把父親看成最清楚、最知根的親人,又把他作為20世紀的一位常識分子的“典範”,往挖掘、摸索、研討,頒發了多篇研討文章,出書了《郭根日誌》《郭根文錄》,收拾了真正的、可托的史料,供給了挖掘、研討的線索、思緒。別的,山西年夜學文學院消息學院的先生,在教員的領導下,研討郭根的消息實行與思惟,寫出綜合性論文。這都是令人欣喜的。

“后五四”時期的“文學夢”

20世紀20年月中期到30年月中期的十幾年時光,是中國汗青產生激烈而深入變遷的一個時段。良多政治的、軍事的、社會的嚴重事務產生于此。在文明、思惟範疇,則是“五四”文明與文學退潮、延續,而右翼文明與文學鼓起、構成。有論者把這段時代稱為“后五四”時期,指出:“當右翼文學思潮迅猛鼓起之時,仍有不少作家苦守藝術與人性的態度,接續著‘五四’文學傳統,并將它重新文學第一代作祖傳遞到重生代作家手中。這種在‘五四’閉幕以后,非右翼的作家秉承‘五四’精力與風格所停止的文學創作與文學運動可稱為‘后五四文學’。”

郭根的青年時期,恰好與這段汗青重合。從1925年至1935年,前六年他在北平讀中學,后四年他在青島上年夜學。走過了從北平到山東,從少年到青年的十年肄業之路。

北平肄業時代的郭根

一個鄉村的懵懂少年,進進京城。只因父親郭增昌是武漢年夜反動時代的反動甲士,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他經歷豐盛,目光高遠,攜兒子往北平上學,希冀他有所作為。而郭根又是一位老實、勤懇、自律的孩子。正如郭汾陽在《郭根日誌》“媒介”中所說的:“師年夜附中是1901年正式成立的中國最早開辦的三所公立中學之一(其前身是‘五城中書院’),又由於是中國最有名的師范年夜學的從屬中學,它簡直老是在不竭地停止‘教改’。”十四五歲的郭根,在北平師年夜附中逐步顯出了他的才幹、才能、人品。林礪儒、石評梅、徐銘鴻等教員,對郭根賜與了多方面的教導、關愛。

郭根進修吃苦、周全成長,積極餐與加入各類社會、體裁運動。9個學期取得9個甲等品行成就。他熱情介入、組織文學社團,成立“縵云社”,開辦《縵云》半月刊;成立“齒輪文藝社”,積極展開文學運動。他還擔負校友會的履行委員,主編《校友會會刊》。一邊做編纂、一邊搞創作,在刊物上頒發了大批文學作品。課余時光,他瀏覽了良多文學作品,除古典文學名著之外,更喜愛當下的文學作品與東方古代文學著作。在“后五四”時期,他仍然繼續、吸納了“五四”文明和文學,并用它領導本身的人生標的目的與文學創作。他在讀了《胡適文存》中開列的《一個最低限制的國粹書目》后說:“我們看了研討國粹至多也得那很多書,真是愛慕胡適之、梁任公諸人,研討國粹做一個著名的年夜文學家,真是不不難的。”從此,做一個“年夜文學家”成為他的幻想。

郭根在師年夜附中,別的值得一說的是他與邵乃賢的戀愛故事。邵乃賢是反動前驅、平易近國有名報人邵飄萍之長女,邵飄萍1926年被革命軍閥殺戮,時年40歲。邵乃賢在師年夜附中唸書,與郭根同級分歧班。郭根在黌舍里的活潑、名譽,還有苗條、瀟灑的抽像,感動了邵乃賢的芳心,自動投書、示愛,于是二人墮入了愛河。邵飄萍遺孀湯修慧,后來繼續夫志,“回生”《京報》,也成為有名女報人。她對女兒與“毛腳女婿”的戀愛并不看好,但幾番察看、來往日久,她承認、採取了郭根,并玉成了他們的婚姻。父親郭增昌也大力支撐、支援。抗戰時代,湯修慧在噴鼻港把女婿舉薦給《至公報》做編纂,會議室出租郭根由此成為專門研究報人。而邵乃賢跟隨丈夫,先到青島伴讀,后赴內蒙古教書,一直與丈夫聯袂同業,從“塞北”到“孤島”,演出了一幕忠貞不渝、比翼雙飛的戀愛“二人轉”。郭根與邵乃賢的戀愛故事,是兩個古代青年對真正戀愛的尋求、建構,對傳統家世不雅念、風俗的沖擊、轉變,對人的自立、自力的摸索、確立。他們把“五四”時代青年的戀愛故事,在20世紀30年月又演出、新編了一次。

1931年秋,郭根考取了青島年夜學。他原來是可以直接考進北平師范年夜學的,但因他在黌舍介入政治運動,又在《校友會會刊》編發了留念馬克思的文章,公民黨已經派人來抓他,林礪儒校長自告奮勇維護了他,但期近將結業的最后一學期,黌舍卻給了他丁等品行成就,算尷尬刁難先生的“特殊懲戒”,如許就斷了郭根報考北平師年夜的前路。青島年夜學是山東年夜學的前身(1932年后改名山東年夜學),先生中大都受五四活動新思潮的影響,思惟開放,勇于接收新事物,勤懇向上,故進修風尚較濃重。從師年夜附中到青島年夜學,“五四”文明、文學思潮還在連綿。而右翼文明、文學潮水又異軍崛起。郭根和同窗們同時吸取著兩種既有差別又相同一的思惟文明資本。積極請求提高的郭根,一面接收著新銳的右翼文明思惟,一面反思、戰勝著小布爾喬亞式的不受拘束主義、本位主義偏向。進學的第一年,他與邵乃賢喜結連理,新婚的老婆不忍相思之苦,竟拋開北師年夜的學業,赴青島陪丈夫“伴讀”。

郭根在青島年夜學讀本國說話文學系,師從梁實秋師長教師等,同窗有臧克家、俞啟威、高哲生等。他仍像師年夜附中時一樣活潑,九一八事情后,餐與加入了本校先生赴南京請愿的抗日救亡舉動。后又參加“japan(日本)帝國主義研討會”,在“反帝年夜聯盟”“左聯”等組織的引導下,餐與加入機密進修運動。他介入、倡議組織“刁斗文藝社”,開辦《刁斗》文藝刊物。1935年,郭根年夜學結業,赴綏遠第一中學任英文教員,他與同事霍世休、胡燕丘等開辦《燕然》文藝刊物,以“綏遠文藝界抗敵協會”名義出書,被稱為“綏遠文藝界的年夜事”。他在《刁斗》與《燕然》上頒發了大批詩歌、散文、小說、時評、譯作,初步顯示了文學才幹。

在郭根1926年至1934年的日誌中,記載了他較完全的唸書生涯和瀏覽書目,從中可見他的文學涵養與思惟偏向。中國古典文學天然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類。古代文明文學則是梁啟超、胡適、魯迅、郭沫若、茅盾、陽翰笙、劉半農等的作品。魯迅的作品他讀得多而細,以為 《藥》作得好極了,描述得頂好,適意也很不錯。對“右翼”作家的作品,他也愛好有加,尤其愛好柔石的《舊時期之逝世》。此外,郭根把良多精神用在了瀏覽本國文學上,常讀的是外文版。譬如泰戈爾、托爾斯泰、歌德、哈代、羅曼諾夫、屠格涅夫、高爾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等。他對社科實際以及文學批駁,也很“鐘情”,如顧鳳城的《新文學概論》、溫徹斯特的《文學評論之道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等,都在他的瀏覽范圍中。這些都構筑了郭根作為一個古代作家、報人、學人的文明精力世界。

郭根與老婆邵乃賢1935年合影

1930年至1936年,是郭根文學創作的噴發期。在這些作品中,既可窺見“五四”文學的余暉,也可看到右翼文學的光榮。郭根是一個富有浪漫氣質的作家,是以與詩歌有緣。譬如在《縵云》半月刊上,就頒發過《金風抽豐》《驟然》《羽觴》等,但筆者未能找到原文。可見的一首《遇雨》,寫兩位青年在狂風雨中聯袂奔馳,看到遠方家里的燈光頓覺有了勇氣的情形,文字樸實逼真、意蘊豐盈。他還翻譯過多首本國詩歌。散文創作方面,這一時代的《酒》是一篇優良之作,寫本身年少時對飲酒的感觸感染、認知,年青時在塞外與一位伴侶雪夜暢飲、放歌,對酒的從頭熟悉、感悟,寫得誠摯而動人。在1936年作的 《魯迅師長教師》中,作家如是說:“魯迅之逝世——不只是中國的喪失,而是全世界一切有公理感的人的喪失。”“ (魯迅)一向的戰斗精力使他成了我們平易近族束縛活動的導師,也是他賜給我們最可貴的遺產。”

郭根在北平師年夜附中時介入、主編的《校友會會刊》

郭根在文學創作上的重要成績表示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他在日誌中留下了諸多寫小說的“線索”,有十多篇,明天所見的有6篇,可分為三品種型。第一種是寫芳華、暗戀的,如《夢痕》;第二種是寫常識分子同女性特殊是底層女性的關系與故事的,如《蓮子在年夜漠里》《血的生意》《炎天最后的一朵花》等;第三種是寫年夜黌舍園的斗爭與學潮的,如《斗爭》《罷課》等。正如郭汾陽所說:“小說毋寧還可以被視為是昔時青島年夜學學潮的一個實錄。” 

郭根在山東年夜學時的講堂筆記、翻譯筆記與主編的《刁斗》雜志

郭根中學年夜學時代的文學創作,年夜大都作品取材于本身的生涯經過的事況和心思過程,表示出一種深切、抒懷、古代的藝術特點。

抗戰年夜潮中走上消息之路

郭根是一位初試矛頭就顯示了才幹與實績的作家。他又是一位報人、記者,在持久的消息、通信寫作中,傾瀉、表現了一種文學元素與精力,買通了文學與消息的壁壘。他從1930年到1945年的15年間保持“抗戰主題”寫作,為抗戰文明與文學支出了各種盡力與價格,作出了杰出進獻。

曾任《至公報》《文報告請示》總編纂,現今世消息史上的有名報人徐鑄成,在《悼郭根》一文中寫道:“郭根是1940年在噴鼻港餐與加入《至公報》的,是湯師長教師(湯修慧)先容給我的,中英文都有根蒂,那時助編要聞。承平洋年夜戰迸發后,我化妝逃出魔窟,他是同業者之一。……熟悉他的人都了解,他寫文章相當流利,而措辭卻艾艾難以達意;對人對事都懇切擔任,問他什么,答覆老是干巴巴幾個字,有時還近于草率。那時他已近四十歲,卻無邪得像一個率性的大人一樣。”徐鑄成有一雙識人慧眼,但他把30歲的郭根,誤當作近40歲。就從此時,郭根進進了消息範疇的“主河流”。實在在此之前,他早已開端消息寫作,并歷經多家報刊從事編纂任務。

1930年,在北平師年夜附中讀高中的郭根,在他主編的《校友會會刊》上頒發了三篇消息性時評,此中一篇是《留日同胞被捕》,描寫了在japan(日本)產生確當地軍警殘暴彈壓中國青年景立的“反帝年夜聯盟”事務的前因後果。警示中國當局和大眾,要對japan(日本)帝國主義堅持高度警戒,反應出郭根對japan(日本)政治意向的追蹤關心與敏共享會議室感。1935年至1937年,郭根在上海的政治文明類刊物《汗血周刊》上持續發文,如《離開英法而親japan(日本)的暹羅》《長蘆鹽之劫數》《北平先生“拼血拼汗”的前前后后》《風狂雨驟話綏遠》《盧溝橋事情之迸發》等,實時而正確地報道了japan(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犯、擴大與中公民眾一天天的覺悟、抵禦。1937年日軍侵進綏遠,郭根地點的中學開辦,他餐與加入的“文藝界抗敵協會”以及《燕然》編纂部,也無法展開日常任務。他只好攜妻帶女,踏上南下賤亡之路。于是,有了陳述文學名作 《烽煙萬里——由塞北到孤島》的寫作與出書。

海敏(明)威:《風暴之后》,郭根譯,《燕然》1936年第4期

郭根一家三口,坐car 、乘火車、搭貨車、風餐露宿、含辛茹苦,回到晉北老家。小住數日后,他將女兒拜託給親戚,又借一輛自行車,載著老婆向太原進發。然后從太原出發,搭乘搭座各類路況東西,經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廣州、噴鼻港……用一年時光,抵達“孤島”上海。郭根說:“在狼煙連天的第一年里,我竟然從極北的塞外輾轉而到極南的百粵,把宏大的內陸作了一番縱的巡禮,在我微小的性命里,我要算它是一件古跡的。而今,我要把‘亡命’作一總結時,便把這些行跡記上去,我有意留念我小我,我留念著內陸。”

《烽煙萬里》浮現了一幅遼闊而悲愴的戰鬥長卷。烽火從古城北平舒展到塞上綏遠。郭根和邵乃賢目擊了日寇進侵、江山破裂、敵機轟炸、生靈涂炭的悲涼氣象;也看到了大眾奮起、各方發動、眾擎易舉的抗敵丹青;更發明了八路軍北上、發動大眾、軍平易近連心、以弱勝強的盼望之火。同時,也窺見戰鬥所帶來的社會凌亂、經濟繁榮、官員腐朽、文明式微、人道歪曲等各種題目和外傷。綏遠軍平易近的同仇人愾、太原城里的法律整肅、湖南的戰時管理、武漢的抗戰新政、廣州的敵機轟炸、噴鼻港的天隔一方與海不揚波……都在郭根的筆下有了逼真、鮮活、凸起的描述。尤為寶貴的是,郭根不只是一個亡命者,更是一位察看者、愛國者、抗戰者。當他行至鄭縣,參加“很是時代辦事團”,在敵機不竭轟炸下,與團員們深刻城市、郊區,展開難平易近的查詢拜訪、接濟任務,歷時半月之久。而到了噴鼻港,他感到這里只是窮人的“地獄”,卻不該是本身的“出亡所”,“心底禁不住涌上一陣忸捏,一陣的煩惱”,“不得不掙扎著病軀逃出‘地獄’而遠走‘孤島’”,在上海從頭尋覓本身的地位以及抗戰的“任務”。

郭根:《烽煙萬里——由塞北到孤島》,年夜中出書社1939年版

數月后,郭根在棲居的上海完成了《由塞北到孤島》的前幾章,送到《華麗晨報》,很快以連載的情勢頒發,從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連續兩個多月,在上海市平易近中很受接待,反應熱鬧。1939年3月,上海年夜中出書社以《烽煙萬里》為書名出書單行本。《新時期》刊物創刊號賜與了慎重推介,以為該書“補充了文壇上體系記載抗戰斗爭的空缺”,展示了“‘我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在如許忍耐著一切艱難而為內陸的不受拘束自力奮斗著”。書甫一出書就風行一時,成為抗戰文學中的一部主要作品。

郭根的“抗戰主題”書寫,在上海申明鵲起,《新時期》《古代中國》等報刊紛紜頒發他的文章,如《除夕誓筆》《新年!新中國!》《把殘餘撲滅起來》《論新階段中國交際政策》等。他翻譯了美國記者斯諾的《為公理而奮斗的japan(日本)反動者》,以及英國記者貝特蘭的長篇通信《華北火線》,后者由《華麗周刊》從1939年4月8日連載到6月24日,共12章。貝特蘭抗戰初期奔赴晉西北八路軍總部和120師采訪,先后采訪了朱德、彭德懷、周恩來、張聞天、賀龍、蕭克、左權、關向應等,對華北火線的抗戰作了具體報道。郭根的翻譯正確、到位,說話暢達、精美。報界評論曰:“郭君為極負生氣的文學作家,對英文又素具基礎,以往譯品對原作極效忠實先容之能事。而文筆之流利秀麗,令人著迷,又其余事。”

周全抗戰后,郭根一向過著動蕩不安的生涯,一向保持在抗戰文明第一線。從1938年至1939年,他先后擔負上海《新時期》《古代中國》兩個刊物的編纂,但兩刊因編發反汪和抗日稿件、報道友邦新聞,前后被查封。1939年,汪偽當局經由過程法租界通緝郭根,公民黨江蘇省黨部江南處事處設定郭根前去上饒,到第三戰區任職, TC:9spacepos27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