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815ba466eb00.30182636.
圖為重慶萬州貧困村采買蜂蜜現場。 別玥 攝
中新網包養重慶7月8日電 題:重慶萬州:貧困村里釀出“致富蜜”
作者 馬佳欣 別玥
“分紅啦!分紅啦!”在重慶萬州區后山鎮馬槽村,隨著熱烈的掌聲響起,一位位村民從村委會辦公室領到了自己通過入股包養所取得的分包養網紅。在馬槽村舉行的現包養場分紅暨股東大會上,入包養網股專業合作社的包養網38戶村民,全都領到了自發展該產業帶來的第二次包養分紅,大包養網家的臉上樂開了花。包養
馬槽村四組村民黃關洪是因災致貧的貧困戶,一直在外面打零工的他包養,于2019年上半年跟隨合作社蜂場學習養蜂技術,同時他也入股入了合作社。經過包養近一年的學習,自己的中蜂養殖技術逐漸嫻熟,養殖規模由20群已發展到現在的40余群,著實從一個“菜鳥新人”變成了如今的養蜂“土專家”。
“本次平均每股分紅384.5元和1斤包養網蜂蜜,大家獲得了384.5元到3845元不等的分紅收益,我自己養殖的中蜂也收入了2萬多元,實現了穩定脫貧。”黃關洪在領到分紅后,激動地掉下眼淚。
他包養網告訴記者,眾村民只需掏少許的錢,就可入股合作社參與養蜂,并可獲得長期分紅。“接下來,我還想在村里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下包養,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今年爭取發展到60群以上,以此增加家庭收入。如果周邊有村民想養殖中蜂,大家還可以共同學習,提高技術增加養殖效益,共同釀出致富‘蜜’。”黃關洪說。
據了解,后山鎮馬槽村是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對口幫扶的市級貧困村。學院自2018年9月起選派駐村工作隊包養以來,堅持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包養網區位包養網條件等客觀實際,按照因村包養施策、一村一策的要求,積極探索“產業帶動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該村的蜜蜂產業正是在此基礎上包養網發展起來的扶貧產業。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馬槽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告訴記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包養年來,工作隊創新中蜂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建立與貧困戶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干部帶頭、農民參與、集體領辦包養網、職業管理、技術分享、多元包養發包養展”的模式,有效增強了村民對產業發展的信心,提高了貧困戶的包養網參與積極性包養。每次的技術包養網分享更是為貧困戶提供了全過程、持續的技術支持,最終實現中蜂產業在集體、養蜂大戶和村民散戶之間的多元化發展。
截至2020年6月,馬槽村集體蜂場養殖的中蜂已經發展到197群,中蜂產業包養網股份已由2019年4月初的46股,增加至如今的12包養網1股,包養養蜂大戶及村民自發散養的中蜂達到101群。
陽光透過樹包養網林照在馬槽村村頭,村民如蜜蜂一般勤勞,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改變了村里的貧困面貌,過上了如“蜜”般甜的幸福生活。
TC:
發佈留言